首页
返回
第1章 护理学的发展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护理学和健康的概念。
2.说出护理学的形成所经历的阶段及近代护理学的诞生年代及其开创者。举出护理学的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医护活动。
3.比较现代护理学发展各阶段的指导思想和护理特点。
4.简述南丁格尔生平,列出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主要贡献。
5.陈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的含义。
6.对祖国传统医学与护理的关系进行划线练习。
7.概述我国近代护理的形成,归纳现代护理的发展历程。  
能力目标:
1.角色扮演“提灯女神”视察伤病员。
2.能进行护理学发展史演讲比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南丁格尔精神的伟大意义,树立从事护理工作的思想意识。
预习要求
1.何谓护理学?近代护理学的形成经历了哪些阶段?自我护理、家庭护理、宗教护理、职业护理各阶段有哪些医护活动?
2.近代护理学的诞生在哪个年代?是谁开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并使护理工作成为一种职业,同时发展成具有独特护理理论体系的专门学科?
3.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的指导思想和护理特点是什么?
4.生物医学模式是怎样的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怎样的呢?
5.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新的健康定义是什么?首次提出护理程序这一概念的人是谁?在何年代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谁在何年代提出?WHO战略目标是什么?
6.南丁格尔生平是怎样的(简述)?南丁格尔战地护士团在战地医院做了哪些工作?角色扮演“提灯女神”视察伤病员。
7.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哪些方面体现出纪念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卓越贡献?南丁格尔撰写了哪些指导护理工作的著作?
8.祖国传统医学与护理的关系:①春秋时代名医扁鹊提出的“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存在” 阐述了护理的哪些方面?②秦汉时期出版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阐述了护理的哪些方面?③唐代杰出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药方》一书阐述了护理的哪些方面?④宋朝名医陈自明著《妇人十全良方》阐述了护理的哪些方面?⑤明代李时珍巨著《本草纲目》阐述了护理的哪些方面? 
9.“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其含义是什么?
10.我国第一所西医院是何年在何处开设?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是何年在何处开办?
中国护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华护士会”是何年在何处成立?何年改为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的主要任务是哪些?我国第一份护理专业报刊中华护士会创刊《护士季报》何年创办?中华护士会是在何年加入国际护士会,成为国际护士会第11个会员国?
11.我国现代护理的发展包括哪些方面?护理管理体制逐步健全的具体要求是哪些?
12.每人书写“护理学发展史”演讲稿一份,均要上讲台演讲,演讲完后上交给任课老师(演讲和稿件都要评分,可以选择该章的任一内容,结合自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与感受写)。
                                 
知识拓展
一、生物医学模式是:
    认为疾病是由于细菌或外伤等袭击人体后所引起的机体组织结构改变和功能异常,一切医疗行为都围绕着疾病进行。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O.L.Engel)在1977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批评了现代医学即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指出这个模式已经获得教条的地位,不能解释并解决所有的医学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凸显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人类的疾病与死因结构发生了改变。世界各国先后出现了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主要位置的变化趋势。例如,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也已由过去的传染病为主而逐步转变为以非传染病为主。
(2)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深化
随着人们对保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经验积累,认识也有了深刻的变化。对人的属性的认识,由生物自然人上升到社会经济人。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深入到心理与社会层次。对健康的思维也日趋全方位、多层次。
(3)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医学发展史证明,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类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已经不单是个人的活动,而成为整个社会性活动。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持健康、防治疾病才能奏效。
(4)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增加。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身体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
2.内容
一般认为,在环境健康医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可作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代表。
(1)布鲁姆
1974年,布鲁姆(Blum)提出:影响人类健康有环境、生物、行为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四大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健康有重要影响。
(2)综合健康模式
拉隆达(Lalonde)和德威尔(Dever)对环境健康医学模式加以修正和补充后,提出了综合健康医学模式,为制定卫生政策、指导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该模式认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类因素,每一大类可分为三个因素,则共计十二个因素;各类因素对不同的疾病影响是不同的,如心脑血管病以行为生活方式、生物因素为主,意外死亡以环境因素为主,传染病以卫生服务为主。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977年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精神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提出,应该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
他指出:生物医学模式关注导致疾病的生物化学因素,而忽视社会、心理的维度,是一个简化的、近似的观点。
恩格尔提出:“为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以及达到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医学模式必须考虑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以及由社会设计来对付疾病的破坏作用的补充系统,即医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制度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新概念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医学是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医学心理学则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规律。它们都是以人做为研究和服务的对象。
  目前,医学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四个部分。不论哪一部分,它所研究的都是有关“人”这一有机体的健康和疾病问题。既然研究的对象是人,就应看到,他不仅是一个有血肉、有生命、有脑子和有完整生理活动的动物,而且还是一个有意识、有思想、有情感和有各种心理活动的动物。所以,人的心理活动也同其生理活动一样,必然会反映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
3.医学科学的任务不仅要诊断和治疗一个人的疾病,修复组织器官的病损,恢复机体的功能,使其达到原来的健康水平,而且还要对健康的人采取一些防病措施(如提高机体本身抗御疾病的能力,减少周围环境致病因素对机体的侵袭等),以达到健康地生活。
4.现代医学 以往过分强调个体躯体的健康和疾病,较少注意心理的健康和疾病。个体的生理活动经常是与其心理活动同时存在和进行的,不论疾病发生在人体的哪一部位,哪一个器官,都会影响到这两个方面。例如,当一个人患了感冒,病变主要在上呼吸道,却也影响全身,除了鼻塞、咽痛、咳嗽,甚至头痛、发热外,还觉得精神不振、不想工作或学习,甚至烦躁不安。这说明疾病不仅对人的躯体,而且对人的心理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人患病时,其心理状态对他所患的病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着疾病的进程。两个患同样疾病的人由于精神面貌不同(一个乐观有信心,一个悲观失望),对疾病的反应和体验也不一样了,其呈现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患有同样疾病、接受同样条件治疗,而效果截然不同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的。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人和环境的关系、心理与生理的关系的重要性愈来愈被临床医学所认识。社会上的种种事件,通过人的心理反映到每一个体身上,引起其心理的、生理的和生物化学的种种变化,从而使其健康状况发生改变,也影响其疾病的进程。单纯用药物、理疗和外科手术来治疗疾病已远远不够,还应从病人的精神状况、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工作性质、同事间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也就是要从病人本身的疾病和他所生活的环境两个方面来综合考虑治疗问题。
课堂检测与评价
1.检查知识目标的学习情况,师生评价矫正,教师评分。
2.任抽一组学生角色扮演“提灯女神”视察伤病员,师生评价矫正并评分。
3.每位学生上台演讲,关于“护理学发展史”内容的任一知识点,每人2分钟,师生评分。
返回